「要當傳統工業的iPhone」 博世科智能推無線數據管理系統

「雖然大家都在講數位轉型,但傳統工業要轉型真的有夠困難,」博世科智能(Blutech)聯合創辦人及行銷總監陳文峰表示,團隊視察某些傳統產業工廠發現,很多工廠還在手抄電表數據、或是買了數位電表卻無預算可以布線;當供應鏈客戶要求他們端出碳排數據,這些工廠才不得不開始推動數據管理,卻往往事倍功半。

曾任職於力晶科技和NEC台灣的陳文峰坦言,以前他都在高科技業服務,走訪台灣傳統產業的廠區,才知道他們要轉型是如此困難,會用excel表可能就稱得上是資訊化了。

陳文峰說,傳統產業包括鋼鐵、石化、紡織、化工、食品加工等領域,這些產業的廠房空間可能相當龐大,橫跨馬路、達數百公尺甚至數公里之遠。有工廠買了數位電表,卻因整體布線成本遠高於新電表的成本,最後還是回到手工抄寫電表數據。為何採購新電表前沒有先評估成本?因為傳統工廠的環境複雜,布線施工的規劃時間長,工廠也不可能為了設置新電表布線而停下生產線。

「對我們來講,這就是個藍海市場,」陳文峰說。看到傳統工業蒐集數據的困難,博世科開發出一套WSDMS無線儀電傳輸系統,整合旗下專利通訊協定NeVerLoSs以及相關軟硬體,協助客戶以無線儀表採集電力及相關感測器數據。傳輸距離最遠可達直線10公里,中間有障礙物的混合場域傳輸距離則約2.5公里。

WSDMS系統含有萬用連接器可連接壓力計、流量計等感測器,可監測電力、廢水流量和水位、室內外空氣品質等數據。過去LoRa無線通訊技術會有掉封包的問題,博世科則優化相關技術、登記為專利NeVerLoSs LoRa協定。

該系統目前已獲遠東化纖廠導入,該廠區過去7年來安裝了近300顆智慧電表,年省電費估計達新台幣100萬,換算年減碳排量約209公噸。此外,博世科為緯創加速器團隊成員,緯創企業總部近期也導入WSDMS系統進行電能監控POC驗證。

「我們要當傳統工業的iPhone,」陳文峰預計,2022年底前可協助15個大型企業客戶安裝系統,2023年可達到100個客戶左右。台灣約有2.5萬用電大戶,加上東南亞傳統製造業,潛在商機龐大。

博世科智能業務總監郭翰表示,公司成立於2015年,初期以無線通訊技術進行物聯網相關的客製化專案。2021年下旬將產品標準化後,已陸續接觸鋼鐵、紡織、化工氣體、食品業等客戶。

郭翰說,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下,某些客戶要求旗下供應商在2025年、2030年時先交出階段性的成績單,因此減碳不再只是喊口號或是購買綠電憑證,也將牽涉到訂單交易及碳稅給付。

「市場上比較少針對傳統產業打造的解決方案,」郭翰觀察。面對淨零轉型的趨勢,傳產都很緊張,得開始布建蒐集數據的「地基」,而博世科的系統就是地基的一部分。相較於有線系統的布建時間可能長達數個月,博世科的無線系統安裝時間可縮短至1週甚至數天內。工廠可先安裝少數電表測試,再逐步提高布建範圍。「電力是工廠命脈,客戶通常會從電力開始做數據監控,但也有工廠是從監測自來水流量和廢水開始,」他說。

博世科智能董事長林再利曾任大聯大集團全球事業部CEO,一開始只是私人投資博世科,後來也加入團隊。

林再利表示,他第一份工作就在大聯大,退休前負責集團的全球業務,現在轉到10人左右的新創公司,很多朋友也好奇他的心境轉折,但他說,「最重要的是因為看到這個市場的未來。」

據他們內部估計,即便公司拓展快速,5年內要做到台灣1,000多家客戶就很困難,遑論東南亞地區傳統工廠蘊含的潛力商機。

林再利表示,企業要開始實際蒐集碳排數據後,才能產生對策、採取進一步行動,例如更新設備等;手抄數據不但容易出錯,也不利後續稽核認證。近期和會計事務所接觸,他們也在建立碳排數據認證機制,顯示很多人已經看到這塊藍海市場了。

目前博世科還沒有顯著營收,近期目標是多爭取客戶,預計2023年底員工人數從現有的12人增至27~30人,待商業模式成熟後將複製到新加坡市場,他在新加坡另有一家易錄科技公司。目前博世科以私人投資者為主,但日前出現在緯創加速器與AppWorks合辦的Demo Day後,也接獲一些創投詢問,後續會進行相關洽談。

原始網頁

https://www.digitimes.com.tw/iot/article.asp?cat=158&id=0000641848_R8R9RMDC3BJEIJ9X3RRJU